首页 > 名人故事 > 囫囵吞枣的成语典故及其含义

囫囵吞枣的成语典故及其含义

时间:2025-07-12 20:16:24 访问数:122 分类:名人故事

从前有一个自作聪明的人,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齿有好处,但对脾脏有损害;而吃枣子则恰好相反。他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,终于想出了一个既能保护牙齿又能保护脾脏的办法,就是吃梨子的时候只嚼不咽,吃枣子的时候只吞不嚼。这样就既不会伤害牙齿,也不会伤害脾脏。

然而,人们听到他的方法后都笑他是囫囵吞枣。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宋代圆悟禅师的《碧岩录》。其中描述了一个人如果知道梨子有底,就会细嚼慢咽;如果不知道梨子有底,就会像吞个枣子一样囫囵吞下去。囫囵的意思是整个的,把枣子整个吞下去,不加咀嚼,不辨滋味。这个成语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,理解事物模糊不清,或者在学习上不加分析,不求充分理解地笼统接受。

在使用上,囫囵吞枣可以作为谓语、宾语或状语,形容读书不认真。相近词有不求甚解、生吞活剥,相反词有含英咀华、细嚼慢咽、融会贯通。

然而,人们来不及鉴别、吸收和消化,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的办法,良莠不分,拾起来便用。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。水子回到家,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。在学习前人的东西时,采取囫囵吞枣的方法,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。

上一篇: 勤能补拙的故事

下一篇: 亡羊补牢的寓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