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民间故事 > 楚怀王的牧羊人熊心

楚怀王的牧羊人熊心

时间:2025-07-08 14:08:57 访问数:134 分类:民间故事

明光东北约40公里,七里湖东岸有一座海拔180米左右的山。这座山南北蜿蜒十华里,宛如一条巨龙躺卧在七里湖畔,现在被称为官满湖。方圆数里,农田肥沃,牧童吹笛,湖面上垂钓的渔歌,构成了一个别样的世外桃源。当地人过着宁静舒适的生活。

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楚怀王的故事,代代相传。传说中,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了避难,隐姓埋名流落在七里湖东岸的一个叫乜岗的小村子里,放羊为生。十里山坡上的牧草丰美,周围许多村子的孩子们也都在这里放牛放羊。熊心年长有礼,待人友善,还有许多故事可以讲。孩子们每天放牧都喜欢围着熊心,缠着他讲故事。

起初,熊心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人类的祖先和他们的生活场景,经常说:“在太古时代,没有君主,人们聚集在一起生活,不知道父亲只知道母亲,没有亲戚兄弟和夫妻男女的区别,没有上下长幼的概念。”孩子们听不懂,更不明白他所讲的故事是借古代人人平等、没有争斗和战争的时代来批判秦末时期战乱连连、你争我斗的罪恶现状。孩子们想要听好听的、有趣的故事。

于是,每天放牧的时候,熊心给孩子们讲一些有关“周武王灭商纣”、“周公东征”的故事,还讲述春秋时期的“五霸七雄”、公元前536年郑子产因“救世”而铸造刑书的故事,以及孔子传道周游列国的故事等等。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听,有些年纪稍大的牧童回家后有时会将这些故事讲给村里的人听。大人们听了孩子们讲的故事都很惊讶,问起来才知道是牧羊人熊心讲的,人们觉得熊心不同凡响,逐渐对他刮目相看。

一天,村里的几位长者聚在一起商议,想让熊心在村里开设学堂,教孩子们读书、学习经典,练习书法,修身养性。熊心欣然同意了。从此以后,牧童和村里的孩子们每天下午都会进入学堂学习,七里湖岸上充满了朗朗书声。这个消息很快传开,周边的村民也纷纷把孩子送来学习。七里湖畔出现了一个学堂,而且学堂中有一个博学多才、知识渊博的神人,这个消息也传开了。

故事另一头说起。秦末陈胜、吴广在大泽乡点燃了起义的烽火,大众们饱受苦难,陷入水深火热之中,纷纷拿起手中的铁叉和长矛,起义军迅速从几百人发展到拥有七百辆兵车、千余匹马、几万士兵的规模,攻城掠地,势如破竹。在攻下陈县(河南淮阳)后,他们自立为王,称为“张楚”。许多六国旧贵族如魏咎、张耳、周文、武臣等都加入了起义军。这些六国旧贵族各怀鬼胎,各自招兵买马,想要恢复六国分裂时代的局面,然后自立为王。当时有两支强大的武装力量,一支代表着楚国旧贵族势力的是项羽,另一支代表着中下层势力的是刘邦,他们都想称王。为了合法地统治天下,项羽的军师范增和刘邦的军师萧何分别给主人出了同一个建议:请楚怀王熊心回来,拥立他为君主。项羽和刘邦派人到各地打听熊心的下落。一段时间后,他们都听说:在七里湖东岸有一位牧羊人,无所不知,根据传说中的相貌特征分析,他们都得出结论:那个牧羊人就是熊心。项羽抢先一步找到了熊心,立即封他为楚怀王。刘邦后来也找到了楚怀王,因为他也代表了楚国的一定势力,于是他和项羽共同服务于楚怀王。楚怀王面对这两股强大的势力,不好偏向哪一方,于是约定“先占领关中的一方就成为王”。于是,历史上出现了“楚汉战争”。这是另外一段故事了。

楚怀王熊心离开官山后,当地的人们才知道这位牧羊人原来是XX。为了让后人记住这段故事,人们给七里湖东岸的山取名为“牧羊山”。直到“XX命”前,周围的一些小学的校歌还有“牧羊山常清,淮河水长流”的歌词。

上一篇: 干将莫邪的传说

下一篇: 红石山的传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