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革裹尸:英勇牺牲的象征
时间:2025-07-10 09:36:18 访问数:139 分类:名人故事
马革裹尸是指男儿要当死于边野,以马革裹尸还葬耳,表示英勇牺牲在战场上的意志。这一成语来源于南朝宋范晔的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。
在古代,马革指的是马皮,用马皮裹起尸体,象征着战场上的英勇牺牲。马革裹尸可以作为谓语、定语或宾语,用来形容那些英勇作战的人。与之相近的成语还有赴汤蹈火、决一死战,相反的成语是临阵脱逃。
在成语故事中,马革裹尸成为了表达决心和牺牲精神的象征。东汉时期,大将军马援率军前去镇压匈奴的动乱,他英勇杀敌,最终在军中病死。他曾表示“男儿要当死于沙场,以马革裹尸还葬”,表达了他对国家和军队的忠诚和牺牲精神。
马革裹尸这一成语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运用。宋代辛弃疾的《满江红》中有句诗:“马革裹尸当自誓,蛾眉伐杵休重说。”这句诗表达了对英勇牺牲的赞美和崇敬。
马革裹尸这一成语在现代也被广泛运用,用来形容那些勇敢无畏、甘于奉献的人。它不仅仅是对英勇牺牲的赞美,更是对奋斗精神和忠诚精神的传承。
上一篇: 越王勾践的智谋与集体力量
下一篇: 江夏黄香:孝顺之子,知识渊博的官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