瞻前顾后的智勇将领
时间:2025-07-11 00:15:08 访问数:138 分类:名人故事
瞻前顾后,顾名思义就是前瞻和后顾,这个成语的本意是指士兵们根据主将的马头来决定行动的方向。现在,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服从指挥或者乐于追随。在战国时期,晋国淖公联合了十二个诸侯国攻伐秦国,指挥这支联军的是晋国的大将荀偃。
荀偃原本以为十二国联军攻打秦国,秦军一定会惊慌失措。然而,景公早已得知联军心不齐,士气不振,因此并没有胆怯,也没有主动求和。面对这一情况,荀偃无奈之下,只能准备战斗。他向全军将领发布了命令:“明天早晨,鸡一鸣就开始驾马套车出发。各军都要填平水井,拆掉炉灶。作战时,全军将士都要以我的马头为准,来决定行动的方向。我奔向哪里,大家就跟着奔向哪里。”
然而,荀偃没有想到,他的下属将领却认为这是荀偃的虚指令,大肆横行,对此表示不满:“晋国从未下过这样的命令,为什么要听他呢?好,他的马头向西,我偏要向东。”而荀偃的副手则表示:“他是我们的领袖,我会听从他的指挥。”于是,副手带领着自己的队伍朝东方行进。这一情况导致全军陷入混乱之中,荀偃失去了下属将领的支持。他仰天长叹道:“既然发布的命令无法执行,我们就没有取胜的希望,交战只会让秦军得到好处。”于是,他只好下令将全军撤回。
荀偃的瞻前顾后虽然没有带来胜利,但却展现了他作为智勇将领的聪明才智和决策能力。他在面对联军士气低落的情况下,设法鼓舞士气,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。然而,由于下属将领的不服从和混乱,最终导致了失败。荀偃的经历告诉我们,作为一个领导者,不仅要有前瞻性和决策力,还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指挥能力,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团队走向胜利。
上一篇: 江夏黄香:孝顺之子,知识渊博的官员
下一篇: 剖腹藏珠的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