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名人故事 > 赵威后的智慧——安然无恙

赵威后的智慧——安然无恙

时间:2025-07-12 04:41:08 访问数:138 分类:名人故事

公元前266年,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,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。由于孝成王还年轻,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。赵威后是一个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。

赵威后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,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,赵国陷入危机之中。为了寻求援助,赵国向齐国求救。齐国表示愿意出兵,但要求赵威后将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为人质。

面对这个艰难的决定,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,但在大臣触龙的劝告下,她最终决定将长安君送到齐国。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成功击退了秦军。

之后,齐王派使者带信到赵国向赵威后问候。赵威后在还未拆信的情况下,首先向使者询问齐国的收成和百姓的安危,以及齐王的健康状况。

使者听后感到不满,认为赵威后应该首先关心齐王的安危。然而,赵威后微笑着回答道:“如果没有收成,怎么会有百姓?如果没有百姓,怎么会有君主?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?”

这个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“安然无恙”,形容人平安无事,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。

赵威后的智慧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充分展现。面对国家危机和个人困境,她能够以大局为重,做出艰难而明智的决策。她知道舍小利以保大利,舍得让小儿子作为人质,最终换来了齐国的援助,帮助赵国击退了秦军。

赵威后的智慧不仅体现在政治决策上,也体现在她对待使者的回答中。她以百姓的安危和国家的收成作为关心的重点,彰显了她对人民生活的关切。她的回答也凸显了她的深思熟虑和高瞻远瞩,她明白根本的重要性,不会被琐碎的细节所迷惑。

赵威后的智慧和胆识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成为人们学习和推崇的对象。她的故事也告诉我们,在面对困境和选择时,应该着眼大局,以长远利益为重,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