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友仁的艺术欺骗与巧取豪夺
时间:2025-07-09 15:20:35 访问数:138 分类:名人故事
米友仁是宋朝大书法家和画家米芾的儿子。他继承了家学渊源,不仅擅长书法,还善于绘画,尤其钟情于古人的作品。
有一次,他在别人的船上看到了王羲之的真迹字帖,非常高兴,立即想用一幅好画来交换。然而主人不同意,他十分急躁,竟然试图跳入水中,幸好被人及时抱住,才没有落水。
米友仁还有一个特长,就是学习模仿古人的画作。在涟水时,他曾向人借回一幅名为“松牛图”的作品进行描摹。后来他把真迹留下,还给对方的是摹本,对方当时没有察觉。过了好多天才来要求归还原作。米友仁问他是如何发现的,对方回答说:“真迹中的牛眼里有牧童的影子,而你还给我的这幅作品没有。”
然而,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画作时,很少有人能发现他的摹本是假的。他经常设法向人借古画来描摹,描摹完成后,总是将样本和真迹一起送给主人,让主人自己选择。由于他描摹古画的技艺非常精湛,使得摹本和真迹几乎一模一样,主人往往将摹本当作真迹收回,因此米友仁获得了许多珍贵的真迹古画。
米友仁是一位有才华的艺术家,他受人敬仰,同时也是古画的爱好者和欣赏者,让人们更加了解古画的魅力和价值。然而,他用巧妙的方法以假摹真,换取别人的真迹行为却令人鄙视和厌恶。因此,有人将他用巧妙手段骗取别人真迹古画的行为称为“巧取豪夺”。后来,这个成语引申为形容人们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自己不应得的财物。通过巧妙的欺骗和抢占,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,因此有句俗语说:“巧取豪夺,故所得多多”。例如,一些以神物为幌子的骗子经常以各种名义骗取无知者的财物。这种私自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就是“巧取豪夺”。
上一篇: 明朝末年:崇祯皇帝的自杀与明朝政权的终结
下一篇: 晋武帝司马炎与赵王司马伦的权力之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