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落孙山的由来
时间:2025-05-06 06:27:14 访问数:236 分类:名人故事
名落孙山是一个成语,它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。故事中,有一个名叫孙山的读书人,他才华出众,口才了得,非常风趣幽默。有一天,孙山准备去省城参加考试。
临行前,一位乡里的老人来拜访他,请求他带老人的儿子一起去省城,希望能得到一些照应。孙山爽快地答应了。他们顺利地参加了考试,然后等待着发榜的结果。
发榜那天,孙山怀着紧张的心情去看榜。他挤进人群中,看了好几遍,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,心里有些沮丧。但当他看到最后一行时,他找到了自己的名字。原来,他的名字排在最后一位。他顿时转悲为喜,因为他中了举人。
与他一起来应考的同乡的名字无论如何也找不到,他肯定是落选了。孙山回到旅社,将发榜的情况告诉了同乡,对方听说自己没有考上,心情低落,表示想在省城多呆几天。而孙山急着回乡,第二天一早就离开了。
回到家里,孙山的乡邻们听说他中了举人,纷纷前来祝贺。老人见儿子还没回来,询问孙山他儿子是否考中。孙山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用诗意回答:【借名尽处是孙山,贤郎更在孙山外】。这两句诗的意思是,举人的最后一名就是我孙山,你儿子的名字还在我孙山之后,也就是说你儿子没有考上。老人听后没有说什么,默默离开了。
后来,人们就根据这个故事创造了成语“名落孙山”,用来指考试不及格或未被录取的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