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人际关系的案例(10篇)
时间:2025-07-09 13:19:20 访问数:1024 分类:作文日记
范本的选择应根据自己的写作需求和目标来确定,最好选择与自己写作类型相类似或主题相关的范本进行学习。范文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,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和创意。
人际关系的案例篇一
我和室友关系处得很糟糕 我是一名女生,今年20岁。上高中的时候我学习很刻苦,除了学习没有其他的爱好,也没什么朋友。因高考成绩不理想,补习了一年。考入大学后,班主任安排我当寝室长,我也想好好与寝室同学相处。但时间一长,我发现自己真的无法和室友们相处,我习惯早睡,她们却喜欢聊到深夜;我比较爱干净,她们却喜欢乱丢乱搭,把寝室搞得乱七八糟。我以寝室长的身份给她们提出一些建议和要求。她们不但不听,反而恶言相骂。就这样我与室友经常因为一些琐事发生争执,我认为自己是对的,但她们并不理睬,几乎没人跟我说话。现在我和室友的关系很糟糕,已经到了孤立无援的地步。
点评:该生的问题主要是在与室友相处的过程中,由于性格内向只顾学习而缺乏人际交往的锻炼,来到大学后过上了集体生活,各自生活习惯的不同,导致生活节奏无法与室友保持同拍,产生一定差距,需要大家一起慢慢磨合。而在磨合的过程中,她因为担任寝室长,可能没有较好地遵循人际交往的“平等”、“尊重”以及“宽容”等原则,致使沟通受阻、误会加深,甚至发生人际冲突,受到孤立,导致人际关系僵化。
人际关系的案例篇二
乔治-波特(GeorgeBoldt)——希尔顿饭店首任总经理
这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故事: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,一对老夫妇走进一间旅馆的大厅,想要住宿一晚。
无奈饭店的夜班服务生说:“十分抱歉,今天的房间已经被早上来开会的团体订满了。若是在平常,我会送二位到没有空房的情况下,用来支持的旅馆,可是我无法想象你们要再一次的置身于风雨中,你们何不待在我的房间呢?它虽然不是豪华的套房,但是还是蛮干净的,因为我必需值班,我可以待在办公室休息。”
这位年轻人很诚恳的提出这个建议。
老夫妇大方的接受了他的建议,并对造成服务生的不便致歉。
隔天雨过天晴,老先生要前去结帐时,柜台仍是昨晚的这位服务生,这位服务生依然亲切的表示:“昨天您住的房间并不是饭店的客房,所以我们不会收您的钱,也希望您与夫人昨晚睡得安稳!”
老先生点头称赞:“你是每个旅馆老板梦寐以求的员工,或许改天我可以帮你盖栋旅馆。”
几年后,他收到一位先生寄来的挂号信,信中说了那个风雨夜晚所发生的事,另外还附一张邀请函和一张纽约的来回机票,邀请他到纽约一游。
在抵达曼哈顿几天后,服务生在第5街及34街的路口遇到了这位当年的旅客,这个路口正矗立着一栋华丽的新大楼,老先生说:“这是我为你盖的旅馆,希望你来为我经营,记吗?”
这位服务生惊奇莫名,说话突然变得结结巴巴:“你是不是有什么条件?你为什么选择我呢?你到底是谁?”
“我叫做威廉。阿斯特,我没有任何条件,我说过,你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员工。”
这旅馆就是纽约最知名的Waldorf华尔道夫饭店,这家饭店在1931年启用,是纽约极致尊荣的地位象征,也是各国的高层政要造访纽约下榻的首选。
当时接下这份工作的服务生就是乔治。波特(GeorgeBoldt),一位奠定华尔道夫世纪地位的推手。
解读:是什么样的态度让这位服务生改变了他生涯的命运?毋庸置疑的是他遇到了“贵人”,可是如果当天晚上是另外一位服务生当班,会有一样的结果吗?
经营人脉的‘脉客’们苦心经营的无非是能在关键时候帮助我们的‘贵人’,其实,‘贵人’无处不在,人间充满着许许多多的因缘,每一个因缘都可能将自己推向另一个高峰,不要轻忽任何一个人,也不要疏忽任何一个可以助人的机会,学习对每一个人都热情以待,学习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完善,学习对每一个机会都充满感激,我相信,我们就是自己最重要的贵人。
人际关系的案例篇三
为什么周围的人都讨厌我 蔡某,女,20岁,某大学二年级学生。主诉为“我入学已一年半了,但和同学关系总是处不好。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周围的人好像都不喜欢我,讨厌我。有的人一见到我就掉头走开;有的人还在背后嘀嘀咕咕议论我。为此,我心理很烦,不知道周围的人为什么不喜欢我?老师,您能不能告诉我一个人怎样才能获得他人的好感与尊重呢?“
点评:小蔡的苦恼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方面,同学关系处不好,不为别人接纳,认为大家都不喜欢自己,为此心烦。一方面她有与同学处好关系,被他人信任和尊重,让别人喜欢的愿望,但另一方面又缺乏必要的知识。因此,建议她学习和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必要知识,同时要冷静地从自己的为人态度、性格特征、思想方法等方面找找原因,也可态度诚恳地主动找几个同学聊聊,请他们帮自己找找原因。
人际关系的案例篇四
人际交往受挫 大一新生欲退学 在长春某重点高校念热门专业的大一学生小蕾(化名)几次找到班主任老师要求退学。“小蕾写得一手好文章,还弹得一手好钢琴。入校不久,她就因文笔出众,被校内文学团体破格吸收为会员。”小蕾的班主任说,听说她要退学,大家都很吃惊。小雷要退学的理由主要是:觉得同学们瞧不起她,总在背后议论她,以至于她感觉“大家都挺虚伪的,一回到寝室,就胸口发闷”,甚至觉得“活着没意思”。老师们也描述说,当小蕾讲到这一点时,就变得烦躁不安,最后竟然泪流满面”。
点评:人对环境的适应,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。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,人才有了支持力量,有了归属感和安全感,心情才能愉快。小蕾主要由于在适应大学的人际关系环境中遇到了挫折,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人际关系敏感问题,对同学比较敏感和多疑,心里感到紧张和不安,进而觉得自己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,产生心理压力。遂产生退学想法。
人际关系的案例篇五
胡雪岩
高阳描述“红顶商人”胡雪岩时,就曾经这样写:“其实胡雪岩的手腕也很简单,胡雪岩会说话,更会听话,不管那人是如何言语无味,他能一本正经,两眼注视,彷佛听得极感兴味似的。同时,他也真的是在听,紧要关头补充一、两语,引伸一、两义,使得滔滔不绝者,有莫逆于心之快,自然觉得投机而成至交”。
解读:倾听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主要武器。只有先成为一个成功的倾听者才会有机会结交更多的人脉。
人际关系的案例篇六
乔-吉拉德
曾经有位培训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,他曾有幸参加乔。吉拉德关于人脉的演讲,演讲前,他不断的收到乔。吉拉德助理发过来的名片,在场的两三千人几乎都是如此,都有好几张,没想到,等演讲开始后,乔。吉拉德的动作却是把他的西装打开来,至少撒出了三千张名片在现场一撒出这个名片。
全场更是疯狂。他说,各位,这就是我成为世界第一名推销员的秘诀,演讲结束!
解读:建立人脉资源需要最重要的东西就是——主动出击!
人际关系的案例篇七
以身作则,做好学生的交往榜样
早在17世纪,英国教育思想家约翰・洛克在他的教育哲学著作《教育漫话》中,谈及儿童的教育时说:“儿童举止大多是模仿得来的”,进而推而广之说“我们都是一种模仿性很强的动物,染于青则青,染于黄则黄”。对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说,同样也是如此。他们需要榜样性的人物来对他们的认识与行为进行标杆式的指导,而在学生日常可以频繁接触到的人群当中,教师群体是唯一的长辈集体。所以,教师有必要以身作则,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应做好学生的榜样。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决定了教师必须这样做。
做到这一点,首先是教师集体之间的友好相处、团结互助,使教师群体成为一个榜样性集体,避免因为利益或者小的纠纷而相互之间勾心斗角、互相诋毁或漠不关心。不要怕教师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会被学生知道,他们都有一双明亮而敏感的眼睛,来自于教师的每一点灿烂的美好都会被他们尽收眼底。
其次是教师要主动把自己的交往风格展示给学生,包括与学生日常交往时平等的交往态度和平等的交往氛围。前者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,情感上是真诚而信任的,态度上是平等而友好的,行为上是自尊而尊重学生的,不能居高临下、盛气凌人、强人所难或者轻描淡写、敷衍了事;后者要求教师在做到与学生交往“心有灵犀一点通”的同时,还要在班级内加以引导,使师生、生生之间,尤其是生生之间建立起民主的平等交往氛围,避免出现少数学生的唯我独尊现象影响班级整体交往氛围,还要对那些不爱交往、不会交往的学生适当地给予交往必要性与交往艺术的指导,鼓励他们积极交往。这里,“幽兰深谷”不是教师所需要的,也与谦虚无关;而“行为世范”却是教师为人师表的职责所在,与智慧连理。
人际关系的案例篇八
第一阶段,1-7天,这阶段你必须不时的提醒自己要注意改变并刻意的要求自己。因为你一不留意你的坏情绪,坏毛病就会浮出水面这让你或许回到了从前。你在提醒自己要求自己的同时,或许会感到很不自然、很不舒适,而这种感觉是很正常的。
第二个阶段:7-21天,我一周的课要求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,比较舒服了,但是你可不必大意,一个不留神你的坏情绪坏毛病还会接踵而来,继续给你找破坏,让你重新回到从前。有句话说的好,从奢入俭易,从俭入奢难,所以你还要刻意的提醒自己,要求自己。
第三阶段:21-90天,这一阶段是习惯的稳定期,它会使新的习惯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。而在这个阶段过程中,你已经不必刻意要求自己,它已经像你抬手看表一样非常自然。
如果,你使用这个办法已经失败了,又或者说你听过了,却没有切实改变,请你千万不要气馁!千万切记,潜意识只是在习惯自然之后,才能任你随意驱使,你可能还没有了解持续的力量,所以你要有耐心,务必坚韧不拔。
但是很多的坏习惯,由于以前不止,千百次的暗示甚至更多于是自己的实践,已经根深蒂固了。所以你要需要花更多的力气,而方法很简单,就是重做一次。
如果你对自己的坏习惯“呵护有加”不愿意改变的话,那么请问你自己,你是想要失败还是想要成功呢?你是想消极无聊的苦熬岁月?还是要精力充沛、生龙活虎的充实生活?
这样一个坚持你会发现,很快你会有“一览众山小”的感觉了。多次的练习就等于上一个新的台阶,然后盯住下一个不要停,继续做才能达到山顶。老实人怎么改变自己,这就是自身建设,魅力蜕变的过程。
人际关系的案例篇九
尊重他人的尊严
尊严,是人性中一个基本特性,聪明的做法,是否应让一个人的骄傲为我们所用,而不是与它作对?如何做呢?就像下面事例中的巴利的样子,让你的对手知道,你的意见和他的信仰很类似,这样便会使他易于接受,而不致拒我们的意见于千里之外了,从而避免相反或对立的意念在他脑子里滋生,增强我们说服对方的效果。
一次,有位无神论者找到威廉?巴利,请他证明“无神论”是错误的。巴利是如何回答他的呢?只见非常镇定地取出表来,打开表盒,说:“如果我对你说,这些杠杆、齿轮和弹簧都是自己做成的,再把自己拼起来,并开始转动,你一定会认为我是个精神病患者?我们再来抬头看看那些星星,它们颗颗都按照一定的轨道运行——地球和行星环绕着太阳,每天的速度超过了100万英里。每一颗恒星都有一群环绕着它的星群,就好像我们这个太阳系一样。它们就是这样有规律地运行,不会碰撞,没有干扰,也不呈现混乱。一切是那么安静、有秩序、有效率。你相信它们自己发生的,还是有人指导它们这样做呢?”
在处理这件事情上,巴利教授机智巧妙地展示了他对人性的尊重。如果巴利先生一开始便反驳这位无神论者,如:“没有神?蠢驴!你一点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。”这么说的结果就可想而知,一定会是一场唇枪舌剑。那位无神论者可能会一怒而起,死命地为自己的意见而战。为什么?因为就如同奥维屈教授所指出的:那是“他的”主张。他宝贵的、绝对必要的自尊受到了伤害,他的尊严遭遇到严重的危机。
然而,生活中许多人都没有巴利这种机智的头脑,大多数人都缺乏这种能力:能够与敌人携手进入对方信仰的“城堡”中。他们错误地认为要攻夺城堡,就必须对它狂轰滥炸,把它夷为平地。结果又是怎样的呢?敌人一旦防备,“吊桥即被收起,大门紧闭上,身披盔甲的战士拉开了长弓”,最后的结局总是两败俱伤,谁也不会将对方说服。
我所主张并不是什么新奇的方法,古时的圣徒保罗就采用过这种方法。他在马斯山向雅典人发表的那篇有名的演讲,便很熟练、很巧妙地运用了这个方法,因而得以不朽。保罗接受过完整的教育,在改信基督教之后,他的演讲才对传播教义起到了重大作用。一日,他来到雅典。那时,雅典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,正在走向衰落。圣经上描述这时的情形是这样的:“雅典人和住在那里的异乡人都不顾别的事,只喜欢说说或听听近来发生的事情。”
那些雅典人没有收音机,没有电讯设备,没有传播新闻的渠道,因此只好每天下午到处去打探消息。这时候,保罗来了,同时也给那些人带来了他们喜欢的“新鲜事”。他们围着保罗,感到非常新鲜与好奇,于是把他带到阿罗巴古去。他们向保罗说:“我们可不可以知道你所说的新教义是什么?因为你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新奇的事,我们愿意知道这些事所要表达的意思。”
那些人的意思就是,他们是邀请保罗发表关于“新教义”的演讲,保罗自然十分愿意。事实上,这正是他来这里的目的。于是,他可能站到一块木板或在石头上面,而且就像许多优秀的演说家一样,一开始都有点紧张。他也许搓搓手,清清喉咙,然后开始向听众发表演讲。
由于保罗不是很愿意那些雅典人邀请他上台演讲的理由,“新教义……新奇的事……”那是毒药,他必须清除这些观念,这是一块不能接受任何不同信仰的土地。他要把自己的信仰和他们原有的信仰结合在一起,这样就能更好地消除对立,让对方接受自己。但是他该采取怎样的行动呢?他经过一番思考后,灵光一闪,便开始了这篇不朽的讲演:“我知道你们雅典人凡事都很敬畏神灵。”
这些雅典人对神非常敬拜,同时也非常虔诚,他们为此感到自豪。保罗称赞他们,使他们听了心生欢喜,与他亲近了一步。这正是使演说产生说服力的重要法则之一。保罗接着说道:“因为我行经这里的时候,特别观察你们敬拜的神,我见到一座神坛,上面写着:给未识之神。看,它表明了雅典人的虔诚。你们深怕疏忽了任何一位你们不认识的神,便将一座祭坛献给未识之神。这就好比是某些综合保险囊括了所有可能的保险。”保罗提到那座祭坛,表示他的赞美并非阿谀奉承之辞,而是通过细心观察后总结出的观点。
接下来,保罗便非常有技巧地将演讲引入正题:“你们不认识被拜的神,我现在告诉你们。”
保罗没有提到关于“新教义……新奇的事……”的观点。他只提出一些简单事实,便使得自己的信仰与雅典人的原有信仰连结起来,这种技巧实在是巧妙,不得不令人感到敬佩。
他接着又提到救赎和耶稣复活的事,同时还将一些希腊的诗句引用了进来,演讲就这样圆满地结束了。
因此,要想说服别人,或想让别人对你的话留下印象,最好的方法就是:把你的观念植入到他们的心灵里,并且避免让对方产生对立的思想。能将这一点做好的人,必能在演讲时发挥极其重大的力量去影响他人。
人际关系的案例篇十
会吃小亏,才不用吃大亏
古语有云:“吃得眼前亏,可保百年身。”“吃得亏便享得福。”吃亏的人虽然失去了一些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,却也求得了自我的宁静,避开了他人的烦扰,于心无憾。事实上,吃亏并不要紧,吃“眼前亏”是为了换取其他利益,吃点“眼前亏”更是为日后不吃亏作准备。在人际交往中,如果我们能吃一些“眼前的小亏”,不仅能更好地预防“以后的大亏”,也有助于在别人面前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,获得他人的好感,为自己赢得友谊和影响力。
假设这样一个状况:你开车和别的车擦撞,对方的车只是小伤,甚至可以说根本不算伤,你不想吃亏,准备和对方理论一番,可是对方的车上下来四个彪形大汉,个个横眉竖目,围住你索赔。眼看四周荒僻,不可能有人对你伸出援手。请问,你要不要吃赔钱了事这个亏呢?
你当然可以不吃,如果你能说退他们或是能打退他们,而且保证自己不受伤害。
可是,如果你不能说又不能打,那么看来也只有赔钱了事了。你说他们蛮横无理,欺人太甚,可是,在当时的情况下,哪有什么理可说呢!
因此,以这假设的故事为例,赔钱就是眼前亏,你若不吃,换来的可能是一顿拳殴或是车子被破坏,得不偿失。
有不少人在碰到眼前亏时,会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尊严而与对方搏斗。这样做,虽然泄得了一时的愤怒,却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。所以,好汉要吃眼前亏,不争一时之短长,目的是以吃眼前亏来换取其他的利益,是为了存在和更高远的目标。
相反,鼠目寸光的人,才吃不得眼前亏,因为他们心胸狭窄,容不得一丁点的损失。好汉则关注长远的根本利益所在,而不是执著于眼前的祸福吉凶。可以说,高瞻远瞩的人,都吃得眼前亏,因为他们视野辽阔,纳天地于心中。吃点眼前亏,让对方高兴、心满意足,这才是明智的选择。
比如说在家庭生活中,夫妻之间的吵架,经常是由小事引起的。对方只是有些小过失,可另一方如果不依不饶,得理不让人,必然会导致“战争”升级。
星期天,妻子小王和丈夫都在家。由于工作上有点小麻烦,丈夫最近的情绪比较低落。小王一上午忙着打扫房间,收拾家具,丈夫拿着一张报纸斜靠在沙发上翻来覆去地看着。小王知道丈夫最近不顺心,也就没要他帮着做家务。
小王在收拾小茶几的时候,一不小心把丈夫放在上面的茶杯碰在地上摔碎了。事有凑巧,就在昨天,小王已经打烂了一个杯子,没想到今天又打烂了一个。这套茶具是丈夫的一位老同学从日本带回来送给他的,做工非常精致。丈夫很珍爱,时常一边把玩,一边赞叹这套茶具“确非寻常俗物”。平时丈夫几乎舍不得使用,就是怕被摔坏了,最近由于心境不佳,才拿出来独自享用的。没想到让妻子两天打烂了两个,当时脸就沉下来了。看他这个样子,小王的火气也一下子就上来了:“不就是两个杯子嘛,看你心疼的,好像我连两个杯子都不值。不要在外面受了气,整天回来给我脸色看。拿老婆当出气筒算什么英雄好汉,再威风也威风不到哪儿去。真有本事的,也不至于把两个杯子看得比老婆还宝贝。”
这下子可算捅了马蜂窝。在丈夫眼里,妻子由于他的心境不好,处处迁就他,安慰他的好处一下子无影无踪了,有的只是恼怒。本来工作中的麻烦早就令他感到痛苦和沮丧,妻子的一番嘲讽挖苦更使他觉得这个家也没有什么值得珍惜的了:“嫌我没本事,我就是没本事,你看着办吧。外面有本事的男人多的是,可惜你没那享福的命,只好找我这个没本事的男人做丈夫。”
妻子也不示弱:“那也说不准,说不定哪天我就找一个有本事的男人给你看看。”
随着情绪的失控,双方偏离了夫妻之间交谈的正常轨迹,也偏离了就事论事的原则。
丈夫抄起茶几上的水瓶奋力一摔,小王觉得心都快碎了,她绝望地哭骂道:“摔吧!有种的把东西都摔完!”
此时,丈夫已经彻底失去了控制,当小王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,丈夫顺手抄起一只哑铃击碎了刚买不到一年的电视机:日本进口的大屏幕,将近一万元。
其实,这场夫妻之间的吵架完全可以避免,只要有一方肯吃点儿“眼前亏”,主动退让——当丈夫责怪小王的时候,小王如果能主动退让的话,丈夫就会觉得这样对待妻子是不公平的,会觉得内疚和后悔,到时候必然会就自己对妻子的态度问题进行检讨。同样,当妻子埋怨“你说话别那么难听好不好,我又不是故意的”时,如果丈夫能主动退让的话,妻子就会体谅到:丈夫的心境不太好,我应该理解他,甚至为自己不小心打烂了杯子,增添了丈夫的烦恼而感到自责。
这种因小问题而导致激烈冲突的情形,并非只发生在夫妻之间。对我们而言,在生活中碰上类似情况,对方正在气头上,声音高点,话难听点时,我们应该保持冷静,而不应火上浇油,甚至发展到鱼死网破的地步。此时,明智的做法是,吃点儿“眼前亏”,这样,等对方冷静了,清醒了,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,他会更尊重你,觉得你为人大气,不在小事上斤斤计较,事后会加倍地对你好。
和为贵,忍为高,一个“忍”字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理智、修养、气质以及人格。在很多情况下,忍耐更是成大事不可或缺的修养。所以,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忍耐之心,肯吃亏,会吃亏,让自己有更多的收益。
上一篇: 2024入党初心发言稿(精选6篇)
下一篇: 公司会议总结发言稿(精选5篇)